传承武训文化 促进义教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06 00:00:00 人气: 来源:jiuzhan
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在武训先生诞辰180年到来之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武训精神与当代义教”高端论坛胜利开幕了,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具体体现,展示了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雷历风行的文化自觉和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令人钦佩!为此,我代表山东省武训教育基金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我就“传承武训文化,促进义教发展”的议题,谈一点粗浅的意见,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何为“义教”?按有关辞书的解释是:“义”属于极广的道德范畴,指公正合理的,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教指仁义的教化,是公益的一种,是传播正能量的一种行为模式,探索真理的德育实践。我们理解是:义教是公正的、无私的、公益的,是不计报酬、不讲条件的;义教是无私提供办学条件,无偿教书育人,被教者接受免费教育。近几年来,以义务支教、助教活动为代表的当代义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的有志青年,在学校和有关社团的组织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支教兴教活动,成为有志青年施展才华的平台、融入社会的窗口、艰苦汝成的机遇、奉献爱心的纽带。义教同“希望工程”、“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等融合在一起,构筑了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教育均衡的发展工程、民族素质的提高工程。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两个人对义教贡献最大,一个是孔子,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一个是武训,他提出了“修个义学为贫寒”的教育思想,并用自己的生命来实践它。武训先生是中国普及教育的先驱,义务兴教的楷模,他率先开启了行乞积资兴学和免费义务教育的先河,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铸造了“一丐兴学三州县”的武训文化。一个真实的武训武训(1838—1896),山东冠县柳林镇(原属堂邑县)武庄人。他行乞近40年,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积资9800余吊,兴办了柳林(原属堂邑县)、杨二庄(原属馆陶县)、御史巷(原属临清州)3处义学。同时,他还用乞金放赈救灾、救贫济孤、资助善书等,显示了他仁爱天下、厚德载物、慈善为怀的高尚美德,成为闻名中外的平民教育家、慈善家。他身着百纳、肩负褡裢、手持铜勺、昼乞夜绩,吃尽人间苦、受尽人间罪,喊出了“我积钱、我买田,修个义学为贫寒,”这一劳苦大众的千年文化需求、喊出了被压迫劳动者“扛活受人欺,不如讨饭随自己”的强烈呼唤;喊出了“路死路埋、街死街埋,为兴义学、不要棺材”的大无畏献身精神。他一生行乞兴学,不娶妻、不荫子,堪称无私;他积资上万贯、置田数百亩,却不为自己费分文,堪称忘我;他对额头流血、蛇蝎中毒泰然处之,堪称无忧;他对百般欺凌、万般嘲讽一笑了之,堪称无虑。他就是一位无私、忘我、无忧、无虑,常人难以企及的圣哲先师。武训先生那种“天下兴教、匹夫有责”的担当情怀;“行兼孔墨、仁爱天下”的思想风范;“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尚情操;“廉洁如玉、无私奉献”的高贵品德;“慈善为怀、济困救贫”的仁义理念,展示了武训精神的丰富内涵,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武训文化遗产。董必武称他为“行乞为兴学,终生尚育才”;郭沫若称他为:“武训是中国的斐士托洛奇,中国人民应当到处为他树铜像”;张学良称赞他“行兼孔墨”;于右任称他为“匹夫而为百世师”;冯玉祥称赞他“特立独行,百世流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李公朴称他“当代的圣人”;张元亨称他为“人类之光”;董渭川称他为“武训这个名字,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劳动人民企图本阶级从文化上翻身的一面旗帜”;陶行知先生不但称他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且还总结归纳了他“三无、四有”(三无:“一无钱,二无靠山,三无学校教育;四有:有合乎大众需要的宏愿,有合于自己能力的办法,有公私分明的廉洁,有尽其在我坚持到底的决心)的武训精神。武训是一个贫苦的平民,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人。他生在清末那样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那样一个穷村僻壤,那样一个穷困潦倒之家,扛活、讨饭为生是他仅有的选择。“抗活受人欺”的事实,使他走向兴乞兴学,让贫苦孩子上学识字的道路;武训是一个人,是一个奇特的伟人。为兴学,他行乞三十余年,未尝费一钱、甘一饭,终身不娶,积铢累寸,从身体到精神,他承受了象泰山压顶一样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他一生矢志兴学的钢铁意志,感天地、泣鬼神的非凡壮举,舍我其谁的无私担当,不是常人可以企及的。武训逝世后,对其褒扬如潮,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却遭到严厉的批判,被强行扣上“大地主”“大债主”“大流氓”的帽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下发文件,为其恢复了名誉。我们的祖辈是武训的同时代人,深知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对武训兴学是高度赞许的。也可以这样说,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凡是兴办平民教育都是正确的,都是善举、都是义举。对武训评价早有定论,不必赘述,但后来出现的个别文学作品,虽然整体上是正面的,但其中夹杂了诸如武训谈情说爱的一些情节,我们认为这对武训有亵渎之嫌。武训文化的内涵武训文化是纵联三个世纪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诞生于十九世纪末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晚清时代,成长于战乱的二十世纪初期的上半叶,遭受批判蒙难于二十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和光大于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改革开放新时代。武训文化是千古丐圣武训先生创立的为广大劳苦大众争取文化识字权的文化。“我积钱,我买田,修个义学为贫寒”是武训文化的宗旨和核心;他自编自唱的数十首兴学歌谣是武训文化的纲领;“三无”、“四有”是武训文化的灵魂;他艰苦奋斗39年创建的柳林、杨二庄、御史巷等三处义学以及这三处义学久盛不衰,一百多年来为国培养的数以万计的青年才俊是武训文化的辉煌成就;百年来由武训兴学所形成的文献、题词、书报、典籍、电影、电视、戏剧等各类文化作品是武训文化传承的载体。多年来,不少志士仁人弘扬武训精神、继承武训遗志,高举普及教育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大旗,前仆后继、众志成城,出现了几次弘扬武训精神为国为民办教育的热潮,造就了以为民兴学、捐资助学、集资办学、募捐公益、慈善救贫、希望工程、献身教育、教书育人为特征的优良民族传统,涌现了丁龙、叶澄衷、杨斯盛、了证、王丕显、冯玉祥、段绳武、陶行知、张伯苓、张丕介、李贵宾、白芳礼、戴修亭等成千上万的“新武训”和“武训群体”,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尊师重教、捐资办学、普及教育的社会洪流,成为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武训先生不愧为:民族觉醒的先知,私人办学的表率,普及教育的先导,尊师重教的楷模,仁爱慈善的先驱。武训文化不愧为:劳苦大众争取文化翻身的文化,中华民族精神觉醒的文化,中国近代史上尊师重教、捐资助学、教育救国的一面光辉旗帜!历史证明,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展,越需要武训文化。创办武训教育基金会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山东省民政厅批准,2008年12月,成立了山东省武训教育基金会。其宗旨是:弘扬武训精神,倡导捐资助学,广泛聚集社会力量,促进全省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其业务范围为:弘扬武训精神,研究探讨武训文化,宣传尊师重教,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扶持全省特别是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资助特困教师;奖励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教育世家,奖励优秀学生;奖励办学特色显著的学校;表彰奖励为发展教育基金会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改善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依法开展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本会自成立以来,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认真履行本会《章程》,积极组织社会捐赠。截至目前,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3280万元,其中行政事业捐款156万元。聊城水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聊城新城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贵宾先生,身患绝症,不忘桑梓教育,慷慨解囊,捐资1800余万元,在家乡桑阿镇建起了全省一流的“贵宾小学”,占地110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被誉为新时期的“武训”。二是广泛开展助教活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本会自成立以来,共救助贫困学生3000余人,组织农村优秀教师到北京英国学校参加免费拓展培训8期,计170人;组织农村留守儿童代表外出参观学习40余人;奖励优秀教师4000人次;扶持学校建设11 处,购置教学设备208台。公益支出总计2600万元。为全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会连年年检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合格单位、具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质单位。2012年7月被“公益中国”评为最佳社会责任组织机构,2016年7月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四A”级社会组织。山东省武训教育基金会的成立,进一步拓宽了集资办学的渠道,提高了教育资金的利用效率,为改善我省基层学校办学条件及救助贫困师生、奖励优秀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三是大力弘扬武训精神,全面光大武训文化。冠县是武训先生的故乡,1991年9月、1995年10月、2006年6月分别在冠县召开了第一、二、三次全国武训研讨会,1989年6月、1995年10月分别在冠县召开纪念武训先生逝世93周年、100周年等大型纪念活动。这几次重要活动,国家有关部委、山东及部分省市领导及有关大专院校专家教授参加,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十几年来,冠县积极弘扬武训精神,捐资建成希望小学24所。今年十月份,国家对教育均衡县验收,全县以总投入20个亿(其中县财政投入10·3亿),列本市8县市区之首,受到国家验收组的称赞。用县委书记牟桂禄的话说:“冠县是千古丐圣武训的故乡,县财政加大投入,理所应当。”基金会成立后,始终把武训精神、武训文化的研究、挖掘、宣传、推广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先后组织编辑出版了《武训文化的春天——新武训集》《丐圣武训》《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与冠县》等书籍,向社会推出了武训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正在编辑的一部140多万字的《武训文化大观》已历时二年,准备近期出版,这是继《武训研究资料大全》之后,又一部武训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届时敬请各位专家阅正。180年前的今天,诞生了武训这个行乞兴学的千古奇丐。今天我们纪念他,就是要发扬他的精神,传承他的文化,办好教育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山东省武训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许公绥 副理事长:杨俊平 副理事长:冯月亭 2017年12月5日
上一篇:山东省武训教育基金会贺信
下一篇:《武训文化大观》印刷签约仪式